周报 #45 - 读书笔记、知识管理与双城生活

作者: pseudoyu | 3642 字, 8 分钟 | 评论 | 2023-09-04 | 分类: Ideas

boyi, city, heptabase, life, logseq, love, pkm, readwise, review

《温柔 - 五月天》

前言

本篇是对 2023-08-162023-09-04 这几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不知不觉竟又是两三周过去了,于是只好安慰自己说每篇向前平移一周很快就能恢复周更了。不过这几周倒也不是在摆烂,读了一些书,看了几篇对我影响很大的文章;参加了一些有趣的活动,折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重新搭建好了自己的一套知识管理系统,本职与额外兴趣部分的工作也都有序进行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个人信息获取与知识管理系统

继「周报 #25 - 基于 Crossbell 的个人信息输出与同步系统(重构)」这篇之后,我对自己的信息输出同步系统一直都还挺满意的,能够从输出反向推动输入,从而增加了更多信息筛选和思考的过程。但就像是那篇里也提到过的,自己对信息源只是做了精简和筛选,配合了一些简单的 tag 系统和有限的双向链接,其实并没有对输入的一些信息做太多消化和思考的沉淀,而在每次写周报或是文章的时候,常常是对着标题进行回忆,不过由于看的时候也大多做了一些思考,一直以来也算不上太费劲的事。

然而随着自己重新捡起了很多之前感兴趣的方向和目标,用于处理和消化这些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越来越高,又恰逢看到了 P.J. Wu 吳秉儒 入职 Heptabase,于是重温了数月前他的这篇「我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和 Indigo 的这篇「费曼学习法实践 / INDIGO 的信息获取与知识输出方法论」,于是想着再重构一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尤其是输入端。

这个人怎么天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搭各种系统。

最后的效果很令人满意,本来想在这里写一下一些具体细节,没想到却越写越收不住,所以独立在了另一篇「个人信息获取与知识管理系统(Heptabase + Logseq + Readwise)」中。

选择的意义

这两天读了「枫影 Justin Yan」的一篇「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时,希望我的选择真的是我的选择」,其中好几次提到了“向内探索、找到想要的东西”这一概念。想到我之前我思考过的“内观与外求”的概念:

我们作为人的关注点往往都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相较而言,对外的关注点由于更具刺激性与正反馈而占了绝大部分,而对内在的关注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外求似乎总能有一些答案,而内观则没有终点。但内求一定是伴随着对自我的剖析与伤害,是更违背自我保护本能和人性的一种行为,曾经很畏惧这一点,也担心永远找不到意义而一直陷入深渊中。但现在看来,其实只要仍然在质疑和思考,那依然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内核,失去了对自我的好奇与探索的动力,才是最值得恐惧和难以忍受的事。

这种透过社交网络的小孔窥视别人的人生的方式,很容易放大别人的真实经历。

还看到一段对于放大他人的描述,很真实,其实不仅仅网络如此。在大学以及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很倾向于选择一个当时的崇拜的人去赶超,总觉得他们拥有着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而真正所谓的“超过”后却又知道这一切毫无意义,自己所追赶的不过是放大后的影子,而为了填补这种无意义而再不得不再次选择,成为别人终究是一种取巧偷懒的行径,也常常会离真正自己像成为的样子更远。

阅读与读书笔记

这周开始更多地阅读写作,主要在读的书是 Tiago Forte 的 Building a Second Brain,也读了很多文章。其实之前自己不是很注重读书笔记,大多是靠自己在读的时候去更多消化信息,形成自己的内在的想法,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自己读的时候会更专注、吸收效率更高,然而其实一直有点忽略了回顾和内化这一部分,随着时间更久地过去其实就不那么容易记忆了。我现在是用微信读书 + Notepal + Readwise 记录自己的标注和对应想法,于此同时,在 Heptabase 和 Logseq 中每本书都会有一个对应页面,用于写一些更 general 或是零散的一些相关的想法,由于是卡片机制,也可以很方便地把那些笔记碎片进行检索和关联。

“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

学会输出,激励我们的大脑更多地使用第二种模式:“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也是大脑的特长。”

有集中读一些关于信息获取与知识管理的,也再次强化了费曼学习法的概念,这个和自己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思路很接近,确实是一直很受用的一种方式,也是看了概念之后才比较深切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也算是在实践这个概念。

目前的时代下我们信息早就到了过载的程度,Logseq 的双向链接、P.A.R.A. 理论、包括 Heptabase 的白板其实都是在因循人脑的一些思维逻辑来做到这一点。自己的实践其实是把不同的概念和信息点创建为零散的卡片信息,积累足够多后从这些信息点中分模块和整理框架,等框架足够清晰后开始创作文章,而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也重新梳理这些知识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为了当下的记忆,也益于未来的回溯。正如一句我很喜欢的关于笔记的描述:

Note taking is build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future version of yourself.

个人生活剪影

love_and_food_in_beijing

去北京过了一个七夕节,由于有些忙碌,就没出去吃了,学姐做了简餐,生活小小的仪式感了,然后给学姐配了 Apple TV + Surge tvOS 客户端,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看 YouTube 和 Netflix,很开心了!

hangzhou_rust_meetup

待了一周后因为去杭州参加一个朋友主办的 Rust 的活动而匆匆赶回了杭州,也似乎稍稍习惯了往返北京,也过上了“双城记”的生活,心情上也放松了许多,会更乐意参加各种好玩的活动,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周中还去良渚找大家远程办公,见到了 STRRL、图拉鼎、智子等,都有点小后悔当时没有把房子租在那边了,也太快乐了!

love_charge_base

到了杭州才收到学姐送的七夕礼物,一个超级酷的透明充电宝,去远程办公的时候还带去给大家围观(炫耀)了哈哈,感觉像是小时候终于收到自己心爱的玩具的心情。

nie_nie_hide_behind_chair

nie_nie_with_food

正在放暑假的妹妹想跟捏捏一起玩,所以就没那么早接回家,回来后依然很黏人。写的时候才突然想到,捏捏陪着我也已经 10 个多月了,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也已经一岁多,脱去了一些稚气;但时间过得也慢,似乎接回家时偷偷躲在柜子里不敢出来还是在昨天,一起度过的日子缓慢、静谧而美好。

有趣的事与物

MuChiangMai

muchiangmai_offer

申请了 MuChiangMai 活动的 mentor,去活动讲三节 workshop 可以换免费住宿!大概 10 月会去清迈当几周游民了,期待的同时还是对全英讲课有些紧张,还是需要提前准备一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了。

其他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

书籍

  • Building a Second Brain,正在基于他的理论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文章

视频

播客

动漫

  • 我推的孩子,补标。新番的时候追番看完的,看了两集就停不下来,很喜欢的节奏和走向,在中间一集模仿爱的那一段的时候整个情绪就起来了,期待下一季了。

剧集

  • 漫长的季节,补标,好久之前看的,国产剧常常也有超出我预期的时候,剧情节奏和情绪张力都很足够,一口气看完后还意犹未尽。
  • 伪装者,偶尔会在 B 站刷到一些混剪,因为太喜欢琅琊榜那拨演员,几个周末本想当作 BGM 放着了,还被剧情深深吸引了,其实还挺喜欢那个年代和这个题材的,有点很久之前玩的《隐形守护者》的感觉,但明显自己还是喜欢游戏里庄晓曼和剧里于曼丽这样的设定和性格,所以看到后面还挺痛心和惋惜的。
  • 绝世网红,最近折腾了 Apple TV 上直接看奈飞,试验和下饭的时候随手点开的热播,女主风格和穿搭真不错,其他都挺烂的。
  •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恢复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纪录片的习惯,随手打开的,原以为会是讲述他的辉煌历史和微软帝国,然而讲到了很多关于贫穷、慈善、破碎的友情、日常生活,看到这一面还是挺意外的,整体还挺值得一看的。

相关文章

2025-01-20
周报 #83 - 年初收纳(房间、设备、服务、软件)
2025-01-06
周报 #82 - Brand New Year 与写日记
2024-12-31
2024 年末回顾 - 不完美的日子
2024-12-28
周报 #81 - Engaged -> Married 与时间的尺度
2024-12-10
周报 #80 - 关于求婚、爱情与婚姻
pseudoyu

作者

pseudoyu

后端 & 智能合约研发工程师,HKU ECICer。喜欢探索新技术,空闲时也折腾博客搭建、效率工具等。 在 GitHub 关注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了解更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