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对 2024-06-07
到 2024-06-16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好朋友的婚礼
端午回北京参加了一场婚礼,是高中的挚友渐仔。
高中是在文科班,仅有八个男生,其中还有一位在高二时突然思想觉醒要振兴中华文坛而休学写书去了,所以陪伴着度过高三生活的只有七位了。或许是因为人很少,反倒有了些抱团取暖的相惜,毕业后直到疫情爆发都基本保持着一年两三聚的频率。
其中又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位更为同频而保持着尤其亲近的联系,有小群日常闲谈、会趁着出差在北京、上海或是杭州赶着约上一顿饭,也都去各自的家中做客,互尝过厨艺,见过对彼此重要的人。
去年三人小组的另一位率先结了婚,当时的我因一头蓝色长发而有些“不过关”,没当成伴郎,其实一直还有些小遗憾。渐仔婚礼日子定下来之后就早早邀请了我当伴郎,且是唯一一个,伴郎的英文是 best man,很诱人的 title,惊喜而珍惜。
其实除去那些职责性的婚礼现场要做的事外,我觉得邀请重要的人来见证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本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提前几天去试了一下午西装,发现气质完全 hold 不住,最后还是在常买的男装网店东拼西凑了一套休闲西服,算是穿上了这辈子最正式的一套装扮,头发没舍得剪短却也修整了下,也梳成了大人模样。
是草坪婚礼的形式,在电影里看过很多次,现实中却是第一次参加,很有仪式感却也不失温馨,早早参与到婚礼筹备过程中的我才更加能感受到这完美的仪式背后的细节与心意。
新娘那一侧的伴娘是个 E 人,E 得耀眼夺目,而我临上场了还在低头默背呈递婚戒时的左右手顺序,I 得格格不入,也算是一种有趣的反差,还有点期待看到后面的现场成片的。
婚礼与婚姻
其实早在五月中,就陪同他们去跟婚庆策划公司谈过细节,看着冗长而细致的流程表、物品单和布置图,有些惊叹于一场婚礼的复杂和昂贵程度。当时谈报价时看到两扇花门和座位上一些点缀的花束加起来逾五万,以至于我和学姐到了婚礼现场看到花门都不自觉想到这些数字。
婚礼似乎总是被冠以“一生一次”的标签,所以似乎为了这一瞬的完美哪怕付出再多心血或是花费再多金钱都值得。但我常常也在想,当一件原本感性而浪漫的事变成了 Excel 表格中下拉不完的条目和背后精确的数字,当新郎新娘的一举一动都要被完美规定时,这场婚礼究竟是为了谁而办的?
或许因为我和学姐是重体验多过形式的人,比起一场婚宴的奢华,我们或许觉得共同策划和拍摄一个关于婚姻与爱情的纪录片、一次带着头纱和祝福见双方重要却多年未见的好友的“巡回”之旅,或是在喜欢的国家城市教堂拍下一些属于两个人更真实而珍贵的承诺会更有记忆。
但站在新郎身边见证婚礼上的誓言和感动的那一刻,觉得或许怎样都好,只要是对的人。
其他
博客评论
当发现从最开始用 RSS 阅读器的时代就躺在我订阅列表里的屈屈大佬也看我的周报并且还评论了时,有种追星成功 & 次元壁破了的感觉 😭
读者的陪伴
我生日的时候发起了一项抽奖,抽了六位留言的读者,中奖者三位选了 EpubKit 会员,两位选择了实体书,还有一位选择了微信读书。
有趣的是其中一位中奖的朋友还反向给我寄了一套大部头,去年他在我的那篇「推石头的人」的生日总结文章评论说不如让西西弗斯也耸耸肩,今天看到他给我寄来的《阿特拉斯耸耸肩》让我感受到一种奇妙而又温暖的陪伴与链接 🥰。
更换笔记系统
今天整理了一下午笔记,发现 Logseq 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虽然以 Daily Notes 的方式确实是减轻了记录的心智负担,但也让自己并不那么连续思考了,思路都转换成了一个个 bullet points,却又常常连不成一篇完整的博文,学过的很多东西慢慢也就淡忘了。
于是下定决心转到了 Obsidian,没装什么插件,想到有什么要记录的就以 「20240615 + 关键词」这种模式开头的文件 + 每篇文稿前注明 tag 这种更原始的单文本模式来记录,反倒是能够更加体系地整理一些东西。
更换 macOS 主题
发现一个纯暗黑的 icon + 壁纸全套主题,效果很沉浸(除了 Finder 改不了图标很扎眼),实践效果如图。
有趣的事与物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